中共四川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四川省全面創新改革實驗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人民網啟動“尋找2016十大科技創新改革人物”全媒體宣傳報道活動,對四川全面深化改革和創新改革試驗進程中涌現出來的“科技創新改革人物”進行全媒體集中宣傳報道,尋找在全面深化改革實踐中,具有四川特色、可供復制推廣的“轉型發展案例”;在科技創新創業領域全面創新改革試驗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創新改革人物”。
中共四川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四川省全面創新改革實驗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人民網四川頻道對各市州、省級部門推薦材料組織評審,從114份“2016四川十大科技創新改革人物”候選材料中,確定了50名候選人物。
活動評選過程包含新聞發布、推薦推送、初審、網絡投票、終審、宣傳推廣、舉辦論壇、總結提煉8個環節。其中終審環節將2016四川省十大科技創新改革人物各10名。目前評選活動已經進入網絡投票環節。巴山牧業董事長張育賢先生網絡投票已遙遙領先。
候選人:張育賢(巴山牧業董事長)
張育賢先生從事畜牧行業多年,其創立的通江縣巴山生態牧業科技有限公司從一個“巴山土豬”的“養殖場”轉型為中國土豬全產業鏈領軍企業,以“巴山土豬”有機品牌和土豬文化為核心競爭力,以原種保護、生態養殖、有機屠宰、冷鏈物流全程可追溯的閉合式全產業鏈為商業經營管理模式,借助“頭腦”和科技,逐步走上了一、二、三產業相互支撐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一、開展青峪豬保種育種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2013年獲得四川省《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同時青峪豬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至此,巴山牧業開始了民營企業保種之路,為國家相關豬種的保種育種開辟了新路,減輕了國家保種育種負擔。
二、有機放牧養殖,打造最高端的有機土豬。
1、是全過程生態養殖。巴山牧業對青峪豬的養殖過程嚴格要求,采用365天全生態放養和360天以上的輪牧放養,生活在“聽音樂、吃百草、飲泉水、舔硒土”的環境中,“既是滿足土豬的自由天性,又能增加運動量,提升肉的口感”。基于這種良好的福利養殖,2015年末,張育賢前往英國領取了非政府組織CIWF(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協會)頒發的“金豬”獎。
“巴山土豬”經國家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驗:巴山土豬肉獨有的大理石紋和豬肉脂肪含量是其他品種的3倍以上;揮發性呈味氨基酸是其他品種的2倍以上;人體必需氨基酸種類齊全,含量是其他品種的2倍以上;人類最稀缺的微量元素硒、鋅含量是其他豬肉的3倍以上。
2、是GPS定位,全程跟蹤豬只動態。每頭土豬都實行GPS耳標定位,分別建立檔案,進行從出生到放牧到屠宰到銷售的全程跟蹤,并通過研發的二維碼全程可追溯系統將公司所有的豬只信息進行動態管理,讓消費者能夠通過二維碼追溯系統查看每頭土豬從商品信息、屠宰加工環節信息到種植養殖基地信息的產品生產全過程,實現100%放心。土豬生病時,采用的是隔離、中藥的治療方法。從養殖到加工的安全與透明,助推巴山牧業通過了歐盟有機食品和國內有機食品的認證。
3、是有機屠宰,全程冷鏈運輸。2012年,引進全套丹麥SFK生豬屠宰與分割生產線,建成1000平方米生豬有機屠宰加工廠,實現消毒、屠宰、排酸、分割、檢疫、包裝等作業流程,分別在污染區、半污染區和無菌操作車間完成。
三、帶動當地農民致富,履行社會責任。“盡可能帶動家鄉人民一起致富。”這是張育賢回鄉創業的一個初衷。為此,采用了“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向每戶農戶提供一定數量的土豬苗,在飼養過程中提供飼料、技術,為每頭豬配備相應險種,制定相應的產品技術標準對養成的土豬進行驗收和保底價收購,基本實現每養殖一頭巴山土豬的農戶可獲利1000元以上。